特邀顾问 精智工厂 王军博士
2013年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一时间得到全世界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IT界、自动化界人士对工业4.0更加热衷,主要原由是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和机器换人的机遇和市场。但今天要强调的是工业4.0从来就不是一个纯技术概念,而是一种“制造范式”,这包括理论基础、竞争要素、制造资源、管理工具及企业文化等。
如果单纯以技术思维导向开展工业4.0的建设,企业面临典型普遍情景是:先进的装备,仍然造不出顶.级的产品。我们认为,IE(工业工程,即管理)+IT(信息技术,即技术)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今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与四次工业革命相对应的管理革命。
第一次管理革命
第一次管理革命发生在美国,大约是发生在近百年之前的“泰罗制”,也就是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将泰勒科学管理应用到生产管理领域,并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是“亨利·福特”。1920年代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发明生产流水线为标志。流水线的出现改变了之前小批量、非标准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使大批量、低成本、标准化的规模生产方式得以实现。福特汽车把当时在美国卖4000美金一辆汽车变成了500美金,这就是流水线带给人类的福音。
第二次管理革命
第二次管理革命发生在日本,是精益生产模式。这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福特生产线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美国一直占据制造业的头把交椅。但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人口不足,无法建立大规模的生产线,无法以“规模经济”的方式制造业。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的国情,提出了丰田生产方式,并经过多年的努力,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产量达到了130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而西方管理学研究者,结合丰田生产模式进行总结与提炼。上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为《改变世界机器》的著作,推出了一种以日本丰田生产方式为原型的“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精益生产方式,指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好的运作效益和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在思维方法上的根本差别在于对企业经营目标无止境的尽善尽美的追求。
第三次管理革命
第三次管理革命发生在德国,称之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虽然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由美国公司Gartner Group与1990年提出,但德国公司SAP借助于信息化系统,才使得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家喻户晓,风靡全球,直至今日仍对制造业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ERP是从MRP、MRPII基础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将企业“人、财、物”实现三流合一,涵盖企业“产、供、销”全流程的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的共享与流程的协同,实现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今天的ERP系统在外延层面大大扩展了,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涵盖了整个供应链系统,包括电子商务、供应商、客户关系管理等。
第四次管理革命
第四次管理革命正在进行中,以是“卓越定制”为基础的新一代制造模式。当前,制造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复杂,面临着需求高度分散、原材料短缺、能源成本增大、消费不振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制造企业需要向资源节约型、创新驱动型和制造服务型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和IOT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走“智能制造”之路。由于需求分散和个性化增加,从管理角度看,智能制造必须建立在与传统大规模生产不一样的生产模式之上,这便是“卓越定制”的生产模式。“卓越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区别不以制造能力的大小为制造系统的龙头牵引,而是以客户需求为整个系统的出发点。“卓越定制”与前几年提出的“大规模定制”不同在于“单件也能定制”的客户为中心的思想的应用。而大规模定制的前提仍然是大规模,仍然追求规模经济。事实上,未来的制造业面临一定是个性化定制为前提下如何提升绩效的问题。